2010年3月28日 星期日

中國山西王家嶺礦災

礦災 王家嶺9死 伊川40人亡 可能還有生還者 不放棄搜救

中國山西王家嶺礦災.jpg

4月7日,山西臨汾王家嶺煤礦滲水事故搜救行動已進入第11天,截至19時,被困礦工遇難人數上升至9人,仍有29位工人被困井下,下落不明;同時,河南伊川白窯六礦3月31日發生的瓦斯爆炸事故,截至4月6日10時,已造成40人死亡,6人失蹤。

7日早晨,王家嶺煤礦滲水事故搶險救援指揮部表示,井下還有兩個搜救點正加緊排水,救援人員已在井下待命,但據多名救援人員指出,已在井下發現了多具屍體。


搜救人員疲累過度

井下是否可能還有生還者?在救援現場待命的山西鋁廠職工醫院王醫生說,井下有煤塊、紙箱可以吃,巷道裡的積水也不像最初預測的那樣有毒,「從醫學上講,剩下30多人應該有生還可能。」

新華社報導,王家嶺事故新聞發言人劉德政透露,估計現場的救援、安保、醫護、後勤等加起來有上萬人,不過,自3月28日13時40分左右,王家嶺發生事故後,截至7日中午,首批救援隊員工作的時間已超過240小時,昨日,因勞累過度,一名30多歲的救援人員,在下井前暈倒。


工人自備乾糧救命

7日,獲救工人們身體已逐漸恢復,回想起在井下的8天,一名獲救工人說,許多人都是靠著自備的乾糧才得以維持生命,「捨不得吃。」一名工人說,每天只吃一點點,實在餓得受不了了,才吃一點,含在口裡慢慢吞下去。而井下用來搭棚子的木頭,也成為受困人員寶貴的食物,有人將木頭在水裡泡軟,再拿起來啃著吃,或者在飯盒裡打成漿,和水一起吞進肚裡。

被困在巷道裡,晚上很冷,工人們便躺在一起或抱著取暖。被困的前幾天,工人們相信,過三、四天就會有人來救援,但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已有失去信心的工人開始交待後事,「如果你能活著出去,代我去看一下我的老婆和孩子。」也有人的「遺言」是:下輩子再也不下礦幹活了。


家屬要求公布獲救名單

王家嶺礦難救援工作仍加緊進行,劉德政說,當前最關鍵、最重要的仍然是排水。


據悉,救援工作主要面臨幾方面的困難,一是剩餘的兩個搜救區域巷道空間太小;二是滲水事故點還有大量的水從老空區流入;三是流通到井下的氣體不明確,瓦斯含量高;四是檢查通風系統和排查容易引爆的設備。

另外,目前大陸當局僅公布首批獲救的9名礦工姓名,雖然部分獲救礦工給親人打電話報了平安,但多數礦工家屬仍不知道自己親人是否獲救,焦急的家屬們,強烈要求大陸當局,盡快公布獲救工人名單。

中國山西王家嶺礦災_王家嶺礦透水事故示意圖.jpg

2010-04-08 旺報 【記者楊慈郁/綜合報導】
http://news.chinatimes.com/wantdaily/0,5253,11052101x112010040800554,00.html


南韓天安艦爆炸沉沒 海軍史最大慘案

南韓天安艦爆炸沉沒_韓國巡邏艇和打撈船在海上搜尋沉沒的「天安艦」艦體。.jpg

今天的國際焦點、還是鎖定在南韓「天安艦」爆炸沉沒的後續發展。當時被救出生還的、天安鑑艦長終於親自出面,向家屬說明、當時事發的情況,而面對自己活著回來,卻有46位同袍下落不明,他感到很抱歉。不過,究竟爆炸的原因是什麼?到目前為止,軍方還是三緘其口,這也讓失蹤官兵的家屬、極度不滿、破口大罵。

南韓海軍巡邏艇天安艦,26號晚間在白翎島海域,發生不明原因的爆炸斷成兩截沉沒海底的意外,發生至今已經兩天,由於當地海域的天候不佳海流強大,軍方的打撈行動還是一無所獲。從27號晚間起,軍方兩度出動艦艇,運送失蹤官兵的家屬,前往天安艦殘骸失事地點瞭解打撈情況,家屬們個個心急如焚,有的情緒已經瀕臨崩潰。

位在平澤市的海軍基地,28號則是有家屬痛罵官方的救援行動不力。

天安艦失蹤官兵家屬:他們只派了一組潛水員到現場,而非動員全韓國人民投入救援,他們沒辦法打開失事艦艇的門,想想他們會有多受壓迫,追究是誰的責任不重要,重要的趕緊救這些人的命。

軍方27號下午安排了生還的艦長,向兩百多名家屬說明事發的情況。天安艦艦長,崔源一:一聲爆炸聲響,艦身向右傾斜90度,同一時間,所有的通訊和發電機都中斷。

崔源一指出天安艦爆炸原因,似乎是來自內部或外部的衝擊所造成,只有將沉船打撈後才能調查出真相。南韓媒體預估可能要花將近20天的時間,才能將一千兩百噸的艦艇,從15到20公尺深的海底拉出海面。而軍方初步研判,沒有跡象顯示,這起爆炸慘案和北韓有關。南韓總理鄭雲燦,28號緊急召開內閣會議,商討救援任務,並親自前往白翎島,強調會盡一切努力救回失蹤的46名官兵,總統李明博也下令要全面的調查失事原因。

公視新聞 更新日期:2010/03/28 22:15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328/51/22vy3.html


2010年3月14日 星期日

日本福島 6.6強震

日本東北發生6.6強震
日本東北發生6.6強震.jpg  


日本氣象廳表示,在日本時間14日下午5時零8分(台灣時間14日下午4時零8分),於東北地方的福島縣發生一起日本震度值5弱,芮氏規模6.6的強烈地震。不過,日本氣象廳並未發布海嘯警報。


根據報導,這起地震的震央在福島縣濱通市附近海岸,地點為北緯37.7度,東經141.9度,地震深度為40公里。地震發生時,東北新幹線還一度停駛。目前並未傳出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


日本為因應地震發生所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害,各地都備有緊急通報網路,在這起地震發生後,福島縣都會區感受到劇烈搖晃之前,電視台、電台等大眾媒體已在短短幾秒內週知民眾發生地震,讓民眾及早防備。


更新日期:2010/03/14 16:55 張子清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314/58/2210u.html


印尼摩鹿加島 7.0地震


印尼7.0強烈地震 未發出海嘯警報
印尼7.0強烈地震 未發出海嘯警報.jpg
印尼摩鹿加島(Maluku)外海今天發生規模7.0的強烈地震,但是沒有發布海嘯警報。

印尼地球物理及氣象局(Indonesian Meteorology and Geophysics Agency)表示,這起地震發生在上午7時47分,震央位於北摩鹿加省(North Maluku)拉布哈(Labuha)東南方約132公里處,深度56公里。

(法新社雅加達14日電)更新日期:2010/03/14 09:35 何世煌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314/19/220l9.html



印尼昨日強震華人講述親歷
2009/09/03 01:54來源:YNET.com北青網  北京青年報    楊曉

印尼西爪哇省南部海域發生里氏7.0級地震-20090902.gif

昨天下午2時55分,印尼西爪哇省南部海域發生里氏7.0級地震(也有報導稱為里氏7.4級地震),雅加達、萬隆等地震感強烈,截至記者發稿時已造成15人死亡。 本報記者聯繫了在印尼生活的兩位華僑,請他們講述了地震發生時,他們的感受和經歷。


地震發生時人們不知所措

昨日下午,在首都雅加達市郊一家印尼華人企業工作的中國白領田靜靜正站著簽署文件,他突然感到一陣眩暈。 而在市中心開中餐館的楊淑美此時感覺強烈震感,她一時慌亂不知是躲在桌子底下還是跑下樓。

昨晚田靜靜接受記者連線採訪。 他說:“我當時在辦公室站著簽一份文件,突然感覺一陣頭暈,我第一反應是自己身體出了毛病,但身邊同事馬上意識到地震了。地震持續了10多秒鐘,其實我們沒有太在意。不過樓外是研究所,學生們紛紛跑出樓避難。”

記者綜合媒體報導發現,大多數人認為地震持續了10多秒鐘,但在雅加達市中心開中餐館的楊淑美堅持認為地震時間很長。 “我們在二樓猶豫是躲在桌子底下還是跑出去。因為我覺得樓梯不結實,怕被震塌。但我的會計很焦急,還是帶著我跑了下去。等我們到了外面,回頭看我們掛的燈籠還在左右晃動,我覺得地震持續時間要大大超過10多秒鐘。”

楊淑美說,當時店內還有10多名客人和20名店員。 他們全都跑到了店外,而楊淑美和會計是最後一個出來的。 大家在外面站了10多分鐘,直到客人要求結賬,楊淑美才回到店裡。

田靜靜和楊淑美都表示,這次地震對他們來說只是虛驚一場,因為單位和家裡都沒有受到損失,不過他們現在都在電視機前關注這次親身經歷的地震。


我大使館緊急疏散

記者昨晚與中國駐印尼大使館連線得知,大使館在地震時立即啟動應急措施,全體館員疏散到樓下空地上。

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館員們第一時間撤離,直到確認沒有危險後,才返回工作崗位。 她說:“地震發生後,使館立即與印尼有關方面聯絡,核實中國公民的傷亡情況。我們目前沒有接到中國公民的傷亡報告。”

據介紹,使館周圍商業區高層寫字樓和飯店疏散下來成千上萬人,他們擁在街道和空場情緒緊張。 雅加達居民報告稱,建築物搖晃不止,人們爭相擁擠逃離辦公樓。 目擊者稱:“建築物先是搖晃了10秒鐘左右,然後停止了晃動。可是不一會兒,它們又開始搖晃。”

楊淑美看到大家不管多高都從高層撤離有不同意見。 她說,“去年地震時我在家裡,公寓樓的居民全都往下跑,由於人很多,我從16層一點點挪到樓下。從此我覺得,如果真來地震了,不如在家裡找避難點,地震時跑下樓擠在樓梯間很危險。”


爪哇地震帶活動異常

記者了解到,就在昨天地震的前一天,此次震中西北蘇門答臘島海域同一地震帶也發生了5.3級地震。 此前三週,該地區也發生了4.7至6.7級不等的一系列地震。 田靜靜邊看電視邊給記者翻譯:“當地電視報導說,最近一段時間這個地震帶很活躍。報導說,在震中以東一個石油勘探隊由於操作失誤出現井噴,地震前4天井噴異常激烈。”

他在電視台的朋友專門給他發了短信,由於震中海平面只有50公里,離最近的海岸只有30公里,因此很可能出現海嘯。 不過他從電視報導看到,海嘯警報已經取消。 據報導,印尼氣象和地質機構官員稱,爪哇南部海岸發生小規模海嘯。 該官員表示,此前發布了海嘯預警,但經過觀察已取消預警,地震不會引發大規模海嘯。

田靜靜說:“震中附近的一個縣我曾經去過,那裡生產的榴蓮糕很有名。不過那邊人口稀少,估計損失不大。”

記者通過“谷歌地球”(GoogleEarth)看到,地震雖然臨近人口最稠密的爪哇島,但爪哇南部沿海人口密度小。 離震中最近的400公里海岸線鮮有市鎮。 但可看到沿海地區有多座活火山,從而顯示該地區是地震多髮帶。


已確認有15人遇難

地震發生後,各國媒體通過各種方式獲得地震消息。 據美國彭博社消息,已確認有15人遇難,其中10人因山體滑坡死亡,另有數十棟建築物倒塌。 彭博社報導,包括印尼緊急情況部大樓都因為地震而疏散。 地震發生後,幾乎所有人都在徒勞地打手機,希望能夠聯絡到家人和朋友,然而手機通訊一度中斷。 印尼財長和央行高級副行長臨時取消了將在本週末在倫敦舉行的G20部長會的說明會。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最開始時公佈的地震級數是7.4級,但隨後被修正為7.0級。 印尼衛生部發言人帕卡亞透露,在雅加達至少有18人受傷。

正在距離印尼爪哇地震震中最近的塔西馬拉雅市(距離震中142公里)採訪的一名英國金融時報記者現場目擊了地震。 他說:“我所在的建築開始左右搖晃,人們立即緊張起來,所幸沒有受損。”

據英國媒體報導,距離印尼爪哇地震震中最近的塔西馬拉雅市(距離震中142公里)目擊者說,已經有數棟房子倒塌,包括市長居所,一座清真寺也遭到毀壞。 此外,萬隆市的目擊者也稱,該市很多建築業遭到不同程度損壞。 一位自稱埃文的男子說:“當時我們都在學習,突然建築大樓開始搖晃,並且持續了好幾分鐘,接著天花板突然掉下來。”印尼電力公司PLN稱,他們沒有因為地震停止電力供應。










 



2010年3月6日 星期六

2010 台灣節能減碳年

±2℃-logo.jpg

台灣環保署3月4日提出減碳加碼目標,十年後(2020年)台灣將減少二氧化碳(CO2)排放量2.1億噸;比春節前1月原本提出的8700萬噸減量目標,一下子提高了2.4倍;我願意為此喝采!並期待行政院長能立刻同意,跨部會迅速整合實現此目標。


未獲得媒體關注

朱立倫3月4日主持節能減碳推動會,宣布定2010年為台灣「節能減碳年」,確立國家「節能減碳總計劃」十大標竿方案,並提高減碳目標,一下子拉高兩倍以上。這是我們拍攝《±2℃》紀錄片後,最快樂也最安慰的事。

台灣談減碳從提高乾淨能源比率,蓋智慧電網提高發電效率,鼓勵工廠以綠色廠房節流,及境內植林、不夠的境外採購碳權,並落日條款定能源稅,既關係著台灣對全球暖化議題的承諾,也牽動未來國家經濟的競爭力。許多人可能不知,世界最大賣場Wall-Mart已宣布2014年起綠色採購,凡不符合碳足跡認證的產品,不得入美國賣場。 

只是非常可惜,我除了在一份財經報紙閱讀朱立倫的「2010減碳大計劃」外,台灣各大媒體幾無一家引述。朱立倫宣布「台灣減碳年」的大魄力決心,被多數媒體攔截「謀殺」,消息丟入垃圾桶。 

有一次閒聊時,我問了某報負責人,為什麼若干媒體炒作別人罵我這麼有興趣,對暖化威脅子孫,政府該做什麼事卻沒感覺?他回答:「妳知道,讀者……不喜歡硬題目,說妳、捧妳、尤其罵妳,才可能引起閱讀者重視。」 

我感覺很悲哀;但聳聳肩想,這不就是我們拍紀錄片直接訴諸公民的原因嗎? 

社會學裡有一個名詞叫「橋樑」,在一個社會體系裡,政府與公民之間,有許多角色扮演橋樑的功能。包括民意代表、社會菁英、宗教領袖、學術界、還有媒體。我們台灣社會顯然有些橋樑非常出色,例如慈濟;有些橋樑崎嶇難行,甚至根本斷了、垮了。 

南方朔等四野人罵馬政府「只作秀不做事」,我在政壇及媒體工作合起來三十年,這種扭曲現象不是現在才發生。 

1997年起有線電視如雨後春筍般出現,2000年起連平面報紙也隨之八卦化之後,媒體與政壇互動扭曲的結果造就政治圈裡做事的是傻瓜;作秀的才是聰明人,才能搏版面,才能出頭。 


10方案圓綠色夢

朱立倫3月4日共公布了十大標竿方案,包括「改造低碳能源系統」、「低碳社區」、「低碳產業結構」、「建構綠色運輸網路」、「綠建築及綠色新景觀」、「擴張節能減碳綠色科技能量」、「推動節能減碳公共工程」、「深化節能減碳教育」,並研提推動「能源稅條例」立法……,可以想像他必然得面對來自鋼鐵、石化、甚至台電、中油等國營事業的阻力與杯葛。

行政院內有一批「綠色理想」的人,但他們每次大規模複雜的設計一整套環保方案,在媒體被丟入垃圾桶上不了編輯台。

在公民社會由於民眾根本無法得知這些資訊及其背後的意義,因此毫無掌聲;在某些環保團體則因「政治成見」及反核歧見會再被大罵一通。

而在立法院高耗能產業必然展開強而有力的利益反遊說,這些減碳十大標竿方案非常可能在我們的扭曲社會裡最終胎死腹中。

借由本篇專欄,我想如實也公平的把環保署的「綠色夢想」直接告訴讀者,也期望我們所有關懷氣候災難的公民,寫E-MAIL或打電話鼓勵行政院,當政府有決心魄力為地球及下一代做大事時,民眾願意支持;且毫不吝惜的表達支持。

不要讓那些扭曲的「橋樑」,扼殺了台灣參與「救地球、救人類」的機會。 


作者:陳文茜 2010年03月06日 蘋果日報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342191/IssueID/20100306

 


2010年3月4日 星期四

高雄甲仙 6.4地震(桃源地震)

維基百科:2010年高雄甲仙地震(桃源地震)

高雄甲仙 6.4地震(桃源地震).jpg

2010年甲仙地震發生於台灣當地時間2010年3月4日8時18分,台灣高雄縣桃源鄉發生芮氏規模6.4地震,震源位於高雄甲仙地震站東偏南方17公里處(並不在甲仙鄉內)。

由於深度只有5公里,而且震央就在台灣本島陸地上,所以各地震度感受上非常明顯。此外在海岸對岸的中國大陸城市如福州、廈門、泉州、惠州、溫州以及香港等,也有輕微感受。最強的餘震出現在同日的16時16分,芮氏規模5.7。

據灣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副主任呂佩玲表示:「此次地震是自1900年以來高雄發生過的最強地震。上一次高雄最大地震發生在1902年,當時的震級為6級。」TVBS電視台稱本次地震威力相當於2顆原子彈的能量。

台灣中央氣象局分析此次地震是由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擠壓,導致潮州斷層錯動而造成。但地質學家陳文山(當時國立台灣大學地質學系教授)對此地震發生感到錯愕,依據中央地質調查所對於潮州斷層研究資料來看,這條斷層過去從未有活動跡象存在,而且震央與潮州斷層還有一段距離,是潛伏在中央山脈底下,據陳文山研判來看,很有可能是盲斷層所致。依據後續餘震發生地點所做的觀察也顯示是其他斷層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