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7日 星期五

兇猛寒潮襲捲中國大部 陸空交通凍癱

貴州廣西冰凍 上萬人困公路.jpg

近日,今年入冬以來最強冷空氣橫掃中國大陸大江南北,各地氣溫頻頻破紀錄,東北至江淮一帶17個省會級大城市最低氣溫創下半年新低,南方12省區遭50年最強雨雪襲擊,10餘省市氣象臺拉響了寒潮、暴雪、道路結冰預警信號,南方多個機場、高速以及高壓線受到影響,陸空交通大混亂。


南方12省區遭50年最強雨雪襲擊

中新社17日報道,中國南方地區遭遇罕見大範圍雨雪天氣襲擊。10日至16日,江蘇、上海、安徽、湖南、江西、浙江、湖北、貴州、雲南、廣西、廣東等12個省區區域平均降水量創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大值。與此同時,南方大部地區日最低氣溫也跌至入冬以來最低值。

從14日開始,南方的大範圍雨水逐漸轉為雪或雨雪雜交。江西、湖南、浙江、廣東、上海等省市迎來了今冬首場降雪,部分地區出現暴雪。

北京15日清晨5點溫度為攝氏零下11度,創近10年12月中旬日最低氣溫紀錄;吉林省幾乎全境籠罩零下30度低溫中,極端氣溫最低達到了零下37.6度,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北部地方15日晚間氣溫將達到-40℃。

內蒙古部分地區自入冬以來則遭遇30年來最嚴重的雪災,牧區牲畜因缺乏飼草料,大量被屠宰出售,有民眾表示,一下大雪,當地交通都會連續受阻數日,野生動物和羊群也被凍死不少。

14日和15日,江淮、江南大部出現降雪,江南部分地區甚至達到暴雪量級。同時,部分城市連續兩天氣溫創新低。

15日下午至夜裡,閩北南平市自北而南出現一次明顯降雪和降溫過程。南平市氣象局稱,中北部縣市普降中到大雪,浦城出現暴雪、測站雪深達13釐米,武夷山測站積雪深度達6釐米。

隨著強冷空氣南下影響,雨雪分界線進一步南壓,華南自16日起有更多的地方加入下雪的行列,福建西北部、廣東北部和廣西東北部也都出現了降雪。

16日早晨,南方省會級城市中除了拉薩、南寧外所有省會級城市都將刷新下半年來最低氣溫新低,而拉薩、南寧8點的氣溫也接近於下半年來最低氣溫的最低值,因此也極有可能刷新新低。可以說,今天南方大部地區度過了下半年來最冷的一個早晨。


北京、上海航班凍癱

北京、上海等多個主要城市的機場因跑道積雪,天氣不穩,多班航班受影響。

上海多個郊區15日清晨降下今冬首場雪,隨著積雪漸厚,浦東、虹橋兩個機場出現冰凍,截至15日晚11時,上海浦東出港航班延誤33個,14個航班取消;上海虹橋出港航班延誤16個,11個航班取消。

陸路方面,由於滬杭高速公路、杭州灣大橋、杭甬高速公路昨全部封閉,16日晨至少有250班長途巴停運。

在北京首都機場,16日晨有多架飛往浙江杭州、上海的航班受影響,其中十六班往杭州的飛機要取消。


京港澳高速結冰 8千人受困

冷氣團15日南下廣東,當天下午,大陸南北交通大動脈京港澳高速公路韶關北段氣溫急速下降,部分路段氣溫降至攝氏零下3度,晚間路面出現1公分以上的冰,交通開始受阻。

17日上午,廣東出現35年來最低溫,造成京港澳高速公路粵北段結冰,截至目前為止,多達4,000輛車、共8,000多人受困。


浙江海陸空三線均受重創

而浙江更堪稱重災區,海陸空三線交通均受重創。海南發佈大風警告,漁船回港避風,北部灣海域有越南漁船沉沒,二十七人失蹤。

浙江受大雪影響,有29個縣市昨同時發佈暴雪預警。杭州、寧波等地也都降下中至大雪,海陸空交通大受影響。杭州蕭山機場一度關閉,共取消171班航班,近百班延誤,滯留旅客8000多人。機場16日早晨重新開放,但由於80多航班需補送滯留旅客,不少航班需要調整時間。

在陸路方面,省內十條高速、四十條國省道及近五百條縣鄉道16日晨封路,交通大受影響。而太湖及錢塘江航區全線封航,所有船隻都緊急返迴避風。


重慶主城出現罕見降雪

12月16日,重慶主城區出現歷史罕見降雪。當日,重慶市渝北區、南岸區、沙坪壩等區縣相繼出現降雪天氣,最大的降雪量達到4釐米。據統計,此次強降溫,全市共23個區縣出現降雪。除了主城的南岸、沙坪壩、北碚、渝北、渝中外,還有潼南、榮昌、永川、璧山、長壽、江津、南川等18個區縣。這是時隔19年後,主城區再次大範圍飄雪。

城口縣是全市氣溫最低的地方。從15日8點至16日早晨8點,城區最低溫-6℃,最冷的黃龍壩景區-17.4℃。據瞭解,昨日全市共有9個區縣氣溫在零度以下。低溫亞軍和季軍分別是梁平的-2.3℃和酉陽的-1.2℃。


四川經歷34年來12月最強寒潮天

14~16日四川省出現了今年入冬以來降溫幅度最大的寒潮天氣,圖為15日夜晚,成都市民縮瑟的走在大雪的街頭。(網路圖片)
受強冷空氣影響,14~16日四川省出現了今年入冬以來降溫幅度最大的寒潮天氣,並伴有5~7級的偏北大風,部分地區還出現了小雪或雨夾雪的天氣,這是盆地入冬以來第一次明顯的降雪。

這次寒潮過程對於四川來說實屬罕見,與歷史同期資料比較,盆地本次降溫過程列12月強寒潮的第二位(第一是1976年12月24~27日的強寒潮過程),是34年來同期最強的一次強降溫天氣過程。


江西遭遇史上範圍最廣暴雪襲擊

受強冷空氣和低層切變影響,14至15日,江西出現了寒潮、大到暴雪和暴雨天氣,先後有34個縣市出現暴雨。15日凌晨5時開始,江西自北向南出現了大到暴雪天氣過程。著名景區廬山發佈最高級別的暴雪紅色預警,雪深接近一尺。

低溫雨雪給江西電網造成影響。江西北部3處超高壓電線出現覆冰,最厚達10毫米,廬山電線積冰直徑達13毫米。撫州南城一處35千伏的線路發生了斷裂,造成當地2,000餘戶居民停電。

江西雨雪區16日向南壓至贛州,南昌、九江不停降雪,雪量持續增加,54個縣市發佈道路結冰黃色預警信號。江西境內大部分高速封閉。江西昌北國際機場曾一度滯留旅客2,000餘人。另外,湖南麻陽因降雪導致山泥傾瀉,過千車輛被困一天一夜。

另外,閩贛交界處的福建武夷山汾水關路段16日也因積雪和結冰,通行受阻,導致所有北上客運班車已停運。


海域冰封 山東萊州近百漁船被困

連續的低溫讓今年萊州灣結冰比往年早了十多天。16日下午,在萊州虎頭崖新港附近海岸,大部分海面已經被厚厚的冰層封住,近100平方公里海域遭冰封。據瞭解,海冰導致萊州灣近100艘漁船被困。


【大紀元2010年12月17日訊】
http://epochtimes.com/b5/10/12/17/n3116009.htm




2010年12月1日 星期三

中國「形象工程」造成「最大能源消費國」

上海政府一方面以節約能源為名,下令工廠停工;另一方面又要求摩天大樓必須保持燈火通明。圖為上海外攤夜景.jpg
上海政府一方面以節約能源為名,下令工廠停工;另一方面又要求摩天大樓必須保持燈火通明。圖為上海外攤夜景(Feng Li/Getty Images)


在中國的化石能源資源儲量中,90%以上是煤炭。中國在成為煤炭、石油資源的進口國後,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 并且由于低效的發展模式造成能源利用率低,又成為最大的污染國。評論人士認為,中共維持其政權合法性的唯一手段就是經濟的持續增長,為了維持政權的穩定,中共不惜犧牲環境,在榨取性的過度消耗甚至浪費資源的基礎之上,進行急功近利的經濟發展。

法國能源統計公司Enerdata公佈首份2009年能源分析報告指出,2009年中國能源消耗量超越美國,排名世界第一。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是粗放式增長,所消耗的能源比例遠遠高於中國GDP 在全球GDP總量中的份額。人們不禁要問,中國的經濟總量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一,為甚麼中國的能源消費比美國還多?


「第一能源消費國」為「世界最大污染國」

據BBC報導,作為全球第二大礦業公司的澳洲力拓早在2008年1月就曾經公開預測,中國將在十年內消耗掉全球一半以上的主要資源。在力拓的鐵礦石、鋁和銅的所有客户中,中國是最大買家。

華盛頓智囊機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能源和國家安全項目資深顧問羅伯特.埃貝爾博士表示,目前,中國每個星期新建一個電廠,因為中國對電力的需求增長太快。埃貝爾博士指出,中國在對煤炭、石油等主要能源需求大幅度上漲的同時,能源使用的效率並沒有顯著增加。他說,中國在能源使用上是世界最大的污染國。

據國際能源機構(IEA)公佈的《2009世界能源主要統計》資料數據顯示,中國成為排放二氧化碳量全球之首。2009年中國排放二氧化碳量達到75億噸的高位,美國為59億噸,相差16億噸,2年內中國增加15億噸。


能源與經濟是維持政權的動力

中國水利部部長汪恕誠在一個科技報告會上發表演講稱,中國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達6.89億千瓦,其中經濟可開發裝機容量3.95億千瓦。為了保證城市供水,提高防洪能力以及發展水電,緩解能源緊張,中國還必須修建更多的大壩。此言論令國際水利專家聽了感到吃驚,因為目前世界發達國家都在致力於拆毀大壩,恢復生態,許多國際環保組織就中國大量建壩紛紛提出各種警告。

曾長期外駐中國的英國退休外交官提姆.科拉德在英國每日電訊報發表文章,指出三峽大壩至重慶間的庫區時常出現山體滑坡,而且生態環境惡化,大量水藻累積。科拉德表示,已經確定有近萬處危險點,但是許多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因為缺乏資金而無法遷移。三峽工程已經迫使140萬人移民,而目前看來還要有30萬居民需要遷移。

《南方都市報》在2010年7月24日披露「長江漢江洪水夾擊武漢,武漢危急」的消息後,百姓不禁質疑:當初修建三峽大壩,政府一再聲稱有了三峽大壩,可以抵擋萬年一遇的洪水,讓長江全線的防洪高枕無憂。現在卻怎麼面對不到20年一遇的洪水,就告急洩洪,讓下游遭受洩洪的衝擊?如此三峽大壩豈非一個騙民工程!

《華盛頓郵報》發表了一篇文章,其中列舉了大量中國存在的電力能源浪費的事實:同一個上海市政府,出台兩個自相矛盾的規定,一方面以節約能源為名,下令工廠停工;另一方面又要求摩天大樓必須保持燈火通明,以此向外灘高級餐廳裡進餐的外國人展示中國閃亮的現代形象。為了應付慢性電力短缺這個難題,上海實行了分區輪換斷電制度。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局的主任郭華稱,「這關係到建設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的形象問題」。

評論人士李欣表示,在當前中國國內社會動盪日益加劇的情況下,中共維持其政權合法性的唯一手段就是經濟的持續增長。為了維持政權的穩定,中共不惜犧牲環境,在資源搾取性的過度消耗甚至浪費的基礎之上,進行急功近利的經濟發展。經歷20年的畸形發展後,面臨的難題是國內石油資源日漸稀少,能源供不應求,進口需求日益增長。能源問題已經成為中國國家安全的核心利益所在。

在中國共產政權本質沒有改變的情況下,中共不會犧牲集團的既得利益,來糾正錯誤的經濟政策。因此,中國的經濟成長仍將繼續以犧牲本國和他國人民的長遠利益為代價。


【大紀元2010年12月01日訊】
http://epochtimes.com/b5/10/12/1/n31001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