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5日 星期二

認識臺灣天災巡迴展

天旋地轉~認識臺灣天然災害特展.jpg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近年全球氣候變異、天災頻傳,臺灣位在歐亞大陸與太平洋的交界,特殊的地理位置也為這個美麗之島帶來不少災害。一旦災害發生,地處偏遠的山區原住民部落,往往得要面對大自然的猛撲。

本次「天旋地轉—認識台灣天然災害巡迴展」就是由國立台灣博物館精心策劃巡迴全國展出,這次來到臺中市大雅鄉的原住民服務
中心,主要是要帶領民眾認識台灣常見的天然災害—颱風及地震。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透過99年度原住民文物館活化計畫系列活動─「藝」起來原鄉:大館帶小館12場巡迴展,將原本位在都會區的博物館,帶向全臺灣的原住民地區。

此系列展覽的最後一場「天旋地轉—認識台灣天然災害巡迴展」,也在新春期間開展。世界各地因地質及氣候等天然因素影響,所產生的地震、颱風和豪雨等作用,造成人們生命財產損失,都稱為天然災害。

在臺灣,因人為開發的壓力,自然界中地表岩石的風化和侵蝕,我們常見的天然災害,包括颱風、地震及其衍生的強風、洪水、山崩及土石流等,常在短時間內即造成重大損傷,我們已為此付出極大的代價。

策展人方建能博士表示,1999年9月21日集集大地震、2009年8月8日「八八風災」都在短時間內造成民眾生命財產極大損失,也在人們心中留下永遠無法抹滅的傷痕。

大家應該一起來認識臺灣常見的天然災害—颱風及地震,瞭解這些災害形成的原因及造成的災害狀況;讓我們下次再面臨災害時,也懂得沉著面對,以達防災及減災的目的。方博士希望藉由這次的展示,讓觀眾了解災害形成的原因、造成的災害狀況及預防的方法。

認識臺灣天災巡迴展,台中大雅展出.jpg
在臺中市大雅的「天旋地轉—認識台灣天然災害巡迴展」,將展出至3月31日。


本次特展係由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辦,國立臺灣博物館與臺中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承辦,臺中市原住民綜合服務中心與財團法人福祿文化基金會為協辦單位及活化計畫輔導團隊。

展期自100年1月25日至3月31日,展出單元包括:
一、台灣有哪些天然災害?
二、風雨交加的颱風;
三、天搖地動的地震;
四、從天空看台灣天然災害。

而在25日的開幕活動中,主辦單位也特別邀請曾經遭受災害的達觀國小同學擔當開幕表演嘉賓,以歌舞的活力律動、向觀眾表達災害的陰霾已消失,歡迎大家到臺中市原住民綜合服務中心,一起來認識台灣常見的天災。


天旋地轉--認識台灣天然災害巡迴展
指導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博物館、臺中市政府
承辦單位:臺中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協辦單位:臺中市原住民綜合服務中心、財團法人福祿文化基金會
時間:民國100年1月25日(二)上午10:00-12:00
地點:臺中市原住民綜合服務中心(臺中市大雅區忠義村仁愛路69號)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原住民文物館活化計畫 - 藝起來原鄉
http://www.ims.org.tw/template/news_c.php?id=114

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 第三二五期
http://newsletter.teldap.tw/news/NewsContent.php?nid=4329&lid=49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