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自2011年11月16日法新社曼谷報導
泰國上百億立方公尺大水隨著猛烈洪災退去之際,專家警告,有數百萬的海洋生物可能成為這次洪水浩劫下個受害者。
泰國政府已警告泰國灣沿岸魚、貝類水產養殖業者嚴加防範,因為估計有100億立方公尺的大水將湧入海灣,大幅淡化鹹水。而挾帶農、工業汙染物的洪水恐造成長期影響,這些污染物更可能進入食物鏈。
曼谷朱拉隆功大學(Chulalongkorn University)海洋科學系助理教授普拉莫(Pramot Sojisuporn)表示,下個月會有大水灌進此區海灣,造成海水鹽度顯著下降,影響魚類及其他海洋動物。
「淡水對魚類的影響不會太過嚴重,但會衝擊泥土裡的生態,所以會導致貽貝、蛤蜊死亡。」
水產養殖,包含魚類、鳥蛤 、貽貝、蝦類、牡蠣、蛤蜊,是此海灣的經濟支柱之一;普拉莫表示,養殖業可能會因海水鹽度下降遭受嚴重衝擊。
泰國水患危機未除 恐爆發傳染病
http://e-info.org.tw/node/71720
來自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 - 環境新聞 賴品瑀 著
摘錄自2011年11月16日中國時報報導
泰國7月底因南部地區持續暴雨引發洪災,未處理的大量垃圾,使當地水質嚴重被汙染,易引起食物中毒;而未清除的積水及垃圾也造成蟲媒繁殖,產生登革熱、瘧疾等傳染病,外交部近期內對曼谷地區及部分府治旅遊警示燈號仍維持為「紅色」,提醒國人暫不宜前往。
依據國際監測資料,泰國東北地區淹水區域的坤敬府(Khon Kaen)已出現1例鉤端螺旋體病確診病例及20例疑似病例,中部地區的暖武里府(Nonthaburi)則接獲通報72例腹瀉個案,腹瀉個案經調查皆飲用過生水。
另從4個包括曼谷地區所取得的21件食物檢體,經檢驗發現食物受污染跡象,57件飲用水樣本中也有17件含有會造成腹瀉的病菌。
疾管局提醒,泰國水患危機仍未解除,洪災已嚴重污染水質,未來有可能爆發傳染病疫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